老搭档刘英烈士之子刘锡荣去看望粟裕,粟:当秘书长啦,要好好干
【前言】
1942年5月,刘英在浙江永康方岩被捕并英勇牺牲。仅隔两日,其妻丁魁梅在上海顺利分娩,诞下其子刘锡荣。粟裕与刘英曾为并肩作战的战友,他始终关切着这位在白区生活的烈士遗孤的安全。
1946年,地下党组织成功与刘锡荣及其姐姐取得联系,并将他们安全护送至粟裕处。粟裕与夫人楚青视姐弟二人如己出,悉心照料。晚年,粟裕因病住院,刘锡荣专程前往医院探望。
在交谈过程中,粟裕语重心长地表示:"担任秘书长一职,务必尽心尽责......"
【粟裕和刘英的战友情】
1934年,刘英被任命为红七军团政治部主任,与担任参谋长的粟裕展开了密切合作。自此,两人在革命事业中建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同年,红七军团奉命组建"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方志敏担任总指挥,刘英与粟裕共同参与了这一重要军事行动。
这支精锐部队在战斗中展现出非凡的勇气,成功牵制敌军并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建立了卓越的战功。1935年,方志敏不幸被捕并英勇牺牲后,粟裕与刘英率领部分成功突围的红军战士,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其中,粟裕担任师长职务,刘英则出任政委,共同领导这支革命力量。
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原挺进师正式更名为"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春季,中共中央下达指示,将该游击总队整编并入新四军序列。同年3月,粟裕率领主力部队奔赴抗日前线,而刘英继续驻守浙江开展革命工作。此后,刘英出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一职,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
在“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的反共行动日益加剧。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向中统局浙江省办公室主任刘怡生下达指令,要求将针对中共地下活动的策略由监察侦察转为直接破坏打击。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刘英带领省委机关不断转移,以规避国民党的破坏行动。
1942年2月,刘英因内部叛变而遭逮捕。其被捕的消息令敌方极为振奋。国民党温州督察专员张宝琛对此事发表评论,称"擒获刘英一人,其价值远超俘虏十万敌军"。这一评价充分彰显了刘英在革命阵营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为获取关键情报,刘怡生迅速启程前往温州,决定亲自审讯刘英。面对被捕的困境,刘英早已抱定牺牲的决心。因此,当敌人以威逼利诱相胁迫时,他始终坚定回应:“你们无法获得任何信息。”
3月20日,刘英被转移至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的临时驻地——永康方岩。两日后,叛徒陈方汀受刘怡生指使,前来试图劝降刘英。面对陈方汀的游说,刘英毫不留情地斥责道:“你不过是依附于反动势力的走狗。”陈方汀在刘英的严厉斥责下,未能达成任何目的,悻悻离去。
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情报,敌方对刘英施加了多种严酷的刑罚。尽管身体遭受严重创伤,刘英始终坚守立场,未泄露任何党的机密信息。他坚定地向敌方表示:“你们或许能够控制我个人,但我们的同志将继续以更强大的力量进行斗争。”随着时间推移,敌方逐渐丧失了继续审讯的耐心。
1942年5月18日,刘英不幸遇害。
【粟裕照顾刘英烈士的子女】
在刘英英勇就义的两日后,其子刘锡荣诞生。出于革命事业的需要,刘英的遗孀丁魁梅在悲痛之余,毅然将襁褓中的婴儿托付给母亲照料,随即只身前往解放区,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继续投身于革命斗争之中。
获悉刘英同志不幸牺牲的消息,粟裕深感悲痛。在得知刘英的子女仍滞留于国统区后,他深感忧虑,遂多次派遣人员前往寻找。经过不懈努力,1946年,地下党组织成功寻获刘锡荣及其姐姐,并将其安全护送至解放区。此后,这对姐弟便随同陈毅、粟裕率领的部队,辗转于苏北、山东等地,投身革命事业。
在战争年代,军队的生存环境异常艰苦。刘锡荣回忆道,即便是前线指战员也时常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然而从战场上缴获的罐头等物资却优先分配给了随军儿童。为确保刘锡荣姐弟在行军途中不致挨饿,粟裕将军的夫人楚青经常亲手制作干粮,供孩子们随身携带。
冬季来临之际,为保障刘锡荣姐弟免受严寒侵袭,楚青将军毯裁剪成尺寸适宜的军装,供其保暖御寒。部队抵达宿营地后,粟裕优先将征用的民房安排给姐弟二人居住,确保其得到妥善安置。
在行军过程中,刘锡荣对一段经历印象深刻。当时,部队途经一段崎岖山路,为应对艰难地形,部队配备了一匹高大骡子,其背部两侧各悬挂一个箩筐。粟裕将姐弟二人分别安置于这两个箩筐中,随部队一同行进。两个孩子一进入箩筐便兴奋不已,沿途高唱军歌,仿佛已置身于远离战火的安宁境地。
在粟裕的悉心关照下,刘锡荣与其姐姐顺利度过了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逐渐成长。刘锡荣观察到,每逢战事临近或激战正酣之际,粟裕总是难以安然入眠。
在解放战争期间,粟裕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指挥数十万野战军,被誉为“常胜将军”。随着战事的发展,他所承担的责任日益加重。由于长期处于紧张的战斗状态,粟裕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因过度劳累而患病。
新中国成立后,为促进粟裕将军的健康恢复,中央安排其赴苏联进行疗养。在苏联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粟裕的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归国之际,粟裕与夫人楚青商议后,特意为刘锡荣及其姐姐购置了一批精美的苏联特色玩具作为礼物。
粟裕与楚青向南京军区干部子弟小学捐赠了包括幻灯机在内的教学设备。该校学生多为烈士遗孤,其中刘锡荣便是其中之一。两位革命前辈不仅关怀烈士子女的成长,更将关爱延伸至第三代。据刘锡荣回忆,粟裕与楚青曾亲自为其子赠送益智类玩具,体现了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
随着刘锡荣及其姐姐的成长,粟裕与楚青持续给予他们深切的关怀。尤其对于刘锡荣的学术发展与个人成长,粟裕表现出极高的重视。在粟裕任职省级领导期间,他特别向刘锡荣强调:“年轻时期,仅局限于机关工作是不够的,必须深入基层,通过实际工作来学习和磨练自己。”
刘锡荣回忆道,其姐在驻京部队任职期间,每逢节假日若未前往粟裕家中,必定会接到询问电话。在她婚礼筹备期间,正值特殊历史时期,其母因故接受审查。在此情况下,粟裕将军及其夫人楚青承担起长辈职责,如同亲生父母般为其操持婚礼事宜。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对后辈的关爱,更彰显了革命战友间深厚的情谊。
【粟裕给刘锡荣鼓劲】
刘锡荣在探望完病中的母亲后,前往总医院拜访粟裕。步入病房,他目睹粟裕正品尝一块烤红薯。粟裕边享用边微笑提及,这种食物在游击战时期已成为他的日常,至今依然钟爱。
随后,双方展开对话。刘锡荣按照惯例,向粟裕汇报近期工作进展。粟裕询问道:“温州市目前的人口规模是多少?”刘锡荣回应:“现已达到600万。”粟裕指出:“解放初期,该地区仅有200余万居民。”刘锡荣补充道:“准确地说,根据1950年的统计数据,当时的人口为280万。”
刘锡荣向粟裕转达了浙南地区老同志们的深切问候,表达了对粟裕的敬仰之情。粟裕微笑回应,对众人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请刘锡荣代为传达对同志们的问候。谈及刘锡荣现任的秘书长职务,粟裕表示高度赞赏,并勉励其继续努力。刘锡荣谦逊地回应,认为自己仍有诸多不足,强调个人成长得益于党的悉心教导与培养。
经过一番交谈,粟裕的治疗时间已到。刘锡荣不得不告辞离去,他未曾料到,此次会面竟成永诀。事后,刘锡荣获悉,粟裕在病榻之上,仍为刘英烈士陵园的重建挥毫题词。
刘锡荣在评价粟裕大将时指出,卓越源于平凡。他以粟裕对一位阵亡战友遗属家庭的长期关怀为例,强调这种持续数十年的悉心照料,充分彰显了粟裕高尚的人格品质。这一事例不仅体现了粟裕对战友的深厚情谊,更折射出其作为军事将领所具备的人文关怀与道德操守。刘锡荣通过具体事例,生动地阐释了粟裕伟大品格的形成基础,揭示了一位杰出军事家内心深处的精神境界。
:《粟裕同志追忆录》、《刘英同志生平纪实》
